颱風瑪姬
1999年6月2-8日

颱風瑪姬

襲港資料
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的時間
1999年6月7日 04:00
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的方向
西北
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的距離
5公里
香港天文台錄得的瞬時最低氣壓
980.1百帕斯卡
香港天文台錄得瞬時最低氣壓的時間
1999年6月7日 03:50
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
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
本站發出的最高警告
本站未成立

 

簡介:

颱風瑪姬是自1979年颱風荷貝以來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總部的熱帶氣旋,它在天文台西北方5公里處略過。瑪姬是1999年第二個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,同時是第一個登陸香港的熱帶氣旋,揭開了該年四個熱帶氣旋橫過香港的序幕。瑪姬是自1997年颱風維克托以來,再一次有颱風在登陸香港前短時間內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,不必懸掛十號颶風信號。瑪姬以罕見的路徑自東北向西南橫過香港,出海後吸收了南海的一個熱帶擾動,並再度增強及移近香港,使天文台再次懸掛一號和三號風球,這是自1991年颱風納德以來,首次在除下所有風球後對同一熱帶氣旋再度懸掛風球。

瑪姬的一生及對香港的影響:

位於季風槽的東端的一個熱帶擾動於6月1日在菲律賓以東增強為熱帶低氣壓(天文台認為是6月2日),翌日它增強為一個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瑪姬。它向西北的方向移動並在6月3日增強為一個颱風,其後它轉向西北偏西的方向移動,橫過呂宋海峽北部。受到瑪姬的環流影響,菲律賓有三人死亡及兩人受傷。在台灣,瑪姬造成兩人死亡及五人失蹤。超過100,000用戶的電力受到中斷。農作物的損失約為新台幣5.96億元。

1999年6月5日上午7時30分的衛星雲圖
1999年6月5日上午7時30分的衛星雲圖,可以清楚看見瑪姬的風眼

天文台在6月5日晚上11時4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,當時瑪姬位於香港以東約800公里。瑪姬在6月6日進入南海。

瑪姬在6月6日轉向偏西的方向移動,三號強風信號在該日下午2時15分懸掛,當時瑪姬已移至香港以東約420公里。一如其他從東面的靠近的熱帶氣旋,三號強風信號懸掛後風勢仍未有明顯增強,香港當時仍然受到瑪姬的下沉氣流影響,天氣酷熱有煙霞,天色大致良好。

1999年6月6日下午6時的衛星雲圖
1999年6月6日下午6時的衛星雲圖,可以見到瑪姬的風眼,顯示瑪姬仍有一定強度。

當晚,瑪姬進一步逼近本港,因預料風力也會達至烈風程度,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在6月7日0時30分懸掛。然而,當時香港風勢仍然較弱,可能是受到地型屏蔽的影響。瑪姬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,直趨香港,因此天文台在該日凌晨2時45分改掛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。

1999年6月7日上午2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
1999年6月7日上午2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,當時瑪姬正橫過大亞灣。圖中可見瑪姬的西南象限對流相當活躍,這和該處一個熱帶擾動相關。

由於長時間沿著廣東沿岸高速西移,受乾空氣入侵影響,瑪姬逐漸減弱。其後,瑪姬的風眼橫過大亞灣一帶,由於大亞灣附近的沱濘列島並沒有錄得颶風,顯示瑪姬已沒有颱風強度,天文台把瑪姬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,排除了改掛十號颶風信號的可能。在九號風球掛起後,瑪姬的風眼牆掃過香港影響,天氣迅速轉壞,新界西北部和東部以及離岸的風力迅速增強至烈風程度,並有狂風大雨,天文台在3時2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。

九號信號懸掛後約半小時在香港的西貢半島登陸。它以每小時約30公里的速度由東北向西南橫過香港然後移到香港離岸海域。這是因為瑪姬和南海的熱帶擾動發生藤原效應。瑪姬於清晨4時左右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總部,當時它位於天文台西北面約5公里處。瑪姬襲港期間,香港有狂風大雨。除大帽山錄得暴風下限風力外,風力最強的沙螺灣錄得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為79公里,最高陣風則達每小時117公里。

1999年6月7日上午3時30分的立體雷達回波圖像。
1999年6月7日上午3時30分的立體雷達回波圖像,當然瑪姬正橫過香港。

瑪姬橫過香港時的風力分佈圖
瑪姬橫過香港時的風力分佈圖,可見瑪姬危險半圓(北面象限)的風力較其他方向強,市區風力輕微。

瑪姬橫過香港期間京士柏的海平面氣壓變化圖
瑪姬橫過香港期間京士柏的海平面氣壓變化圖

瑪姬橫過香港期間京士柏的一分鐘平均風向變化圖
瑪姬橫過香港期間京士柏的一分鐘平均風向變化圖

瑪姬橫過香港期間京士柏的一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
瑪姬橫過香港期間京士柏的一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

瑪姬橫過香港時的路徑圖
瑪姬橫過香港時的路徑圖

瑪姬離開香港後,天文台在6月7日上午5時45分改掛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。

1999年6月7日上午5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
1999年6月7日上午5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,當時瑪姬剛離開香港

隨著瑪姬的遠離和減弱為熱帶風暴,香港風勢開始減弱。天文台在該日上午10時30分轉掛三號強風信號,並於下午2時45分除下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,並把瑪姬降格為熱帶低氣壓(事後天文台的報告沒有把它降格)。

1999年6月7日上午11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
1999年6月7日上午11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,當時瑪姬位於上川島附近,並逐漸吸收南海的熱帶擾動

然而,瑪姬並沒有減弱消散,它在下午開始減速,在上川島以南打了一圈,並收了南海的熱帶擾動,並重新增強,香港風勢在晚間再度增強。一號戒備信號在6月7日晚上10時30分再度懸掛。由於本港普遍吹強風而離岸及高地間中亦吹烈風,三號強風信號在6月8日0時45分懸掛。這時由於風向為西南風,市區風勢普遍比九號風球時更強。

瑪姬於清晨時份轉向西北偏北移動,在上川島附近登陸,除著強風減退,天文台在6月7日下午1時45分除下三號強風信號。

1999年6月8日上午6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
1999年6月8日上午6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,當時瑪姬剛在上川島附近登陸

瑪姬在廣東造成四人死亡,超過3,200間房屋及120艘船隻受毀或受到破壞,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2億元人民幣。

瑪姬影響香港期間,最少有五人受傷。香港各處約有4宗水浸、6宗棚架倒塌及50宗大樹倒下的報告。一艘舶於青衣油庫附近的運油躉船在巨浪中沉沒。另一艘運載50,000公升輕質柴油的躉船在屯門碼頭附近沉沒,導致附近蝴蝶灣受到污染而封閉。瑪姬亦引致一些道路需要封閉,渡輪、巴士及空中服務受到延誤。

瑪姬為香港帶來的雨量分佈圖
瑪姬為香港帶來的雨量分佈圖

瑪姬的衛星雲圖動畫
瑪姬的衛星雲圖動畫

瑪姬接近香港時的路徑圖
瑪姬接近香港時的路徑圖

瑪姬的路徑圖(由香港天文台提供)
瑪姬的路徑圖(由香港天文台提供)

瑪姬的路徑圖(由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)
瑪姬的路徑圖(由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)

 

 

返回香港氣象網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