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帶低氣壓(15W)
|
襲港資料 |
|
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的時間 |
2006年9月13日 02:00 |
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的方向 |
西南偏南 |
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的距離 |
180公里 |
香港天文台錄得的瞬時最低氣壓 |
1006.9百帕斯卡 |
香港天文台錄得瞬時最低氣壓的時間 |
2006年9月13日 05:00 |
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|
三號強風信號 |
本站發出的最高警告 |
襲港警告、強風警告 |
簡介:
熱帶低氣壓15W是2006年第三個使天文台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的熱帶氣旋。和上次派比安襲港時相反的是,天文台多次表示沒有需要發出三號強風信號,但卻出人意表地發了4小時5分鐘的三號風球。然而當信號發出後各區風勢逐漸緩和,大部分地區的最高風力都在第一次一號風球時錄得的。另外,天文台在下了數小時暴雨後才改發紅色暴雨警告,也令人質疑是否刻意延遲到學生上學後才發出。
15W的一生及對香港的影響:
一個熱帶擾動於2006年9月的第二週開始在南海發展,初時分成兩個低層環流中心,並和鋒面相連。在9月12日早上,南面的旋轉中心發展得較為良好,並在中午被香港天文台升格為熱帶低氣壓,但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仍然定它為熱帶擾動,定位為北面的中心。
2006年9月12日上午5時的地面天氣圖,可見其雙中心結構,並和鋒面相連
2006年9月12日下午1時的可見光衛星雲圖
香港天文台於9月12日下午1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,當時這熱帶低氣壓位於香港之東南偏南約470公里。由於同時受到東北季候風影響,香港離岸海域間中吹強風。
這個熱帶低氣壓大致向北移動。入晚後,它的環流重新組織,北面的旋轉中心取代了南面的中心,因此各大氣象機構都重新定位。
2006年9月12日晚上10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,可見熱帶低氣壓的對流圍繞著新的中心發展
這個熱帶低氣壓被重新定位後轉向西北偏西移動,並在9月13日凌晨2時於香港西南偏南方約180公里處略過。
2006年9月12日上午2時的256公里天氣雷達圖像
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上午2時的報告中正式升格這個熱帶低氣壓,並給予編號15W。
略過香港後,15W東北象限開始有活躍的對流發展,並在清晨時份開始掃過香港,帶來狂風大雨和雷暴,這時是大部分地區風勢最強的時期,維港內風勢清勁,南部及離岸吹強風,橫瀾島在上午7時的一小時平均風力更達到68公里每小時的烈風水平。
啟德的風速變化圖
橫瀾島的風速變化圖
隨著雨勢加劇,天文台在上午7時5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,隨後一小時廣泛地區的降雨量已達到紅色暴雨水平。
2006年9月13日上午8時的64公里天氣雷達圖像
由於雨勢持續,天文台在上午9時30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,並在11時45分發出山泥傾瀉警告。
2006年9月13日上午9時36分的64公里天氣雷達圖像
到了9時46分,當時15W已移至香港西南面200公里,正以時速12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,天文台指香港即將轉吹東至東南風,預料風勢會進一步增強,所以會在短期內考慮改發三號強風信號(LINK)。到10時35分,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,並指「過去數小時,該熱帶低氣壓採取較為西北的方向移動。預料香港境內將轉吹東至東南風,風勢加強。」(LINK)
2006年9月13日上午10時38分的紅外線色調強化衛星雲圖
然而15W只是轉向西北方移動了相當短距離並再次轉回西北偏西移動,而且錄得較高風力的原因主要是受雨帶中的狂風影響,當雨帶掃過後風力便會回落。當三號強風信號發出後,各區風勢逐漸回落,在天文台公佈的氣象站中只有長洲、九龍天星碼頭、塔門和鯽魚湖是在三號風球期間錄得最高風速(各區最高風速和陣風資料)。
啟德風力變化圖
橫瀾島風力變化圖
當最強的一個雨區經過香港後,天文台在12時15分改發黃色暴雨警告,並在1時45分取消黃色暴雨警告。隨著熱帶低氣壓的減弱和穩定地遠離香港,天文台在下午2時40改發一號戒備信號,並在下午4時1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。
到了黃昏,香港附近再有對流發展,天文台於下午5時40分再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,一直維持到晚上11時15分。而15W則在晚上8時前於廣東西部沿海登陸及減弱為低壓區。
15W帶來的破壞:
15W為香港多處地方帶來超過200毫米雨量。全港共有32宗水浸報告,另9宗山泥傾瀉報告,部份道路需要封閉。新界多處有人被洪水圍困,消防員在新田石湖圍及小磡村救出20多名村民。九廣東鐵服務受到阻延,部份離島渡輪需要停航。本港機場有18班航班取消,另277班航班延誤。另外,全港共有20宗塌樹報告。
15W的路徑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