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回顧
-熱帶風暴 (06W)
圖一 - 06W的路徑圖 (可按圖觀看原圖) |
|
熱帶風暴06W是2009年第六個形成的熱帶氣旋,很多官方氣象局均定其顛峰強度為熱帶低氣壓,而本站當初為其發出報告時也指出其最強時為熱帶低氣壓。但翻查受影響地區的實測數據後,本站將其顛峰強度修訂為熱帶風暴。不過日本氣象廳並沒有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,所以它並沒有名字和國際編號,亦是本年第一個沒被命名的熱帶氣旋。它一生主要向西北移動,橫過台灣中南部,本站曾發出1號注意警告約25.5小時,但其對本港沒有實質威脅,天文台並無發出任何熱帶氣旋警告。06W在7月13日早上增強為熱帶氣旋,至7月14日下午減弱為低壓區,壽命共1.25天。
熱帶擾動92W在7月11日早上於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,並緩慢發展,其對流旺盛但鬆散,螺旋性一般,低層環流中心部分外露。當晚對流稍有減弱。7月12日日間它開始增強,螺旋性亦逐漸變得明顯。晚上它移至台灣之東南,中心附近爆發對流,但主要對流集中在南部。當時西北太平洋的副高西伸至華南沿岸至中國東南部,但稍有減弱,呈東南-西北向,92W受副高引導,以時速約10至15公里大致向西北偏西至西北移動。
7月13日凌晨,92W增強成為一熱帶低氣壓,對流旺盛,螺旋性明顯,日本氣象廳發出烈風警告,早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臨時編號06W,並移至台灣以東。下午登陸台灣東南沿岸並橫過台灣南部,期間它對流減弱並有縮小之勢。日本氣象廳因其登陸台灣而在下午取消烈風警告。 不過,06W登陸台灣前一度接近熱帶風暴強度,而且組織頗佳,不過日本氣象廳也沒有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及命名,一向跟隨日本氣象廳升格的台灣中央氣象局只好將06W保留為熱帶低氣壓(該地稱為熱帶性低氣壓),只發出「熱帶性低氣壓警報」,但為台灣帶來狂風大雨。7月13日台灣的成功氣象站錄得196.5毫米雨量,當天下午三時該站更錄得氣壓低至991.9百帕斯卡。 06W橫過台灣期間受地型影響,向西北偏西移動,時速約20公里,而當日副熱帶高壓脊西伸至華中,東部呈南南東-北北西向,但北部呈東-西向。
7月13日晚上後段時間,06W進入台灣海峽並迅速在中心以西爆發對流,但低層環流中心外露。進入台灣海峽後,它回復向西北移動。在登陸福建前數小時,即7月14日午夜,它在台灣海峽重新增強,中心以西爆發的對流亦螺旋性頗明顯,本站決定將06W的顛峰強度修訂為熱帶風暴,在7月14日凌晨06W達到顛峰,中心風力約每小時65公里。位於附近的台灣東吉島在7月14日午夜12時錄得平均風速15.4米每秒,即每小時55.4公里。
登陸福建前,06W快速轉向西北偏北至北移動,副高整體呈南-北向。
7月14日早上八時左右,06W登陸福建沿岸,其後它逐漸減弱,對流減少,低層環流中心幾乎完全外露,並在下午早段時間進一步減弱為一低壓區。登陸後06W大致向西北移動。
|
(可按圖觀看原圖。) |
製作日期:2009年7月29日 最近修改日期:2009年8月12日
如有任何意見,歡迎到留言版或以其他聯絡方法向網主提出。